新年后的第一篇博客。
话说差不多三周没写。
发现除了做题以外,越是集中注意力去做某件事,越是做不好。比如晚上想早点睡,一直想着早点睡,却反而可能睡不着。有的时候晚上能一下子就睡着,但运气不好出现了突发状况,就完全无法入睡。心里一直想着“我要睡觉了!”却一直睡不着。明明躺下一个多小时了,再睁开眼睛却是要多清醒有多清醒。明明就是睡眠不足,却无法控制自己去休息。或许身体的工作机制本来就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我们却又可以肆意破坏——熬夜,不按时吃饭,等等。其中学问自然是不清楚,只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
以至于平日面对除了学问以外的其他事,我都不再认真去思考,全部都是低思维密度的活动。与人交谈,除非讨论题目解决问题皆如此;面对他人,与自己的学业无干的事都皆如此。迟钝应对,不像过去那样敏感——或许有些自私,需要改变。包括现在写这篇博客,因为写了十年应试作文的“历史遗留”,现在也是在脑海里构思着,想法也是早先在脑海里装好了大纲——或许这又是不错的一个表现。
然后就是回到学习,最近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学什么acm的新知识,倒是加紧复习了线代和高数,理由则是让自己不至于分数太难看,连稍前的位置都排不上。自小到大都不要求自己做第一名,但不管在什么环境都无法忍受自己不在偏前一点的位置,平均水平稍高都不行,还得再前——这样我才安心。然后,除了追求自己喜欢的,其余学习上在“安心”之后,我则就别无他求了,其实眼界也是不怎么样,毕竟虽然沉迷,但学习不是真爱。我的沉迷只是一旦进入某个东西就不想出去了,对啥都有可能,譬如一打游戏就不想再学习、一刷acm就不想再碰核心课、一复习核心课就既不想玩游戏也不想刷acm…… 这也就是我虚假的自控力了- -,所以摸出来一个方法,只要自己花一两天习惯了不玩游戏,之后也就不怎么会玩了,贪玩这点也就不需要担心了。
而从这场复习开始到今天上午线代考试结束,我还是忍不住有些感慨。 读了十二年就是想彻底摆脱分数这种量化指标,到头来发现自己还是没有脱离其束缚,还是每天得不断地去弄那些应试技巧,然后再思考一下,意识到我生活范围内的一切考核,几乎都是在量化。大学课程最后也得终结性量化考核,进入社会也得拼业绩,连外界评判你整个人生成不成功,也可以用量化的那几套玩意评判你——是哪些都知道,当然我也不是关心所有量化指标了,只关心那些得到认同后能真正让自己受益的。没办法,人太多,无法把每个人都把握得那么精准,量化考察就方便多了。
看看这场考试呢?期末这几天的复习,我急就得像高三的时候,3天写完一支走珠笔,生怕考差。但是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确实丢掉了当初的一些优秀应试技巧。写题的严谨周密思维拉胯了一大截,计算能力喊了这么多年也没真正提上来,看着自己写满的框框,明知道自己写错了,但是却修改不了的这种感觉…… 我终究是没那么认真地在学,瑕疵太多,对自己要求并不高,但好歹做了。这或许就是我从来没有成为过优胜者的原因吧。回想起来,那次新生杯也是犯了这样的应试错误,具体则是总是把自己卡在一个思维圈子里出不来。
不过客观地讲,我知道自己学东西一直都是很慢的。初高中都有感觉,很多知识点都是在中/高考前没多久才真正弄懂,或者说理解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一年级很多时候都不太行。现在也是,可是现在大学的内容多了,一学期一门课学的内容就能和高中三年的一门课内容一样多,甚至更多。虽然题目不至于高考卷那样高出课本一截,但我理解的速度还是有点慢的。这得是大学要坚持优秀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坚持自律吧。说到这里,优秀升级,包括平时思考都要严谨、平时行事也要沉稳、遇到困难坚忍、出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有提高自己日常学习的信息密度、逃出舒适圈…… 这一套都是高中老师们教我的许多珍贵而实实在在有用的道理啊,真的是特别感谢他们,当时上学不太在意,甚至有时候还会挑老师的刺,现在看来,班主任那看似一板一眼的做法,实际上让我在做事风格上就有很大的进步了,如果当初升入了隔壁那个很强的高中,兴许我还学不到这些道理。或者说,我不会知道有这种做事风格,自然也就不会去认同了。
庞大的人海中,我还意识到,我实在是太渺小没有存在感了。只要不去主动与外界接触,我几乎可以永久地消失在人海里不被任何人知道——对我来说,这世界,完全可以说就不存在一个不和你认识就对你感兴趣的人。不存在。只要我不去找别人,我就能被永久地孤立,这或许就是真相吧。?所以把握好当下的人就好,再去费力“认识”一个人,太累太不值。随缘。
寒假,对我来说期末又要重演一次。只不过这次是在家,同时要去关心家人了,推倒然后快速重来的不再是线代和高数知识,而是一本紫书,以及牛客、力扣等等…… 或许会稍微轻松一点,我可能会摸鱼啥的(((总之放马来吧,反正,我已经没有什么还能允许自己失去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