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话说好,这篇文章可能会有很多负能量,看我写出来什么样吧。

上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生活的想象是什么样的?

当时,我很珍视我的高中生活,我珍视每一天。在我们一中这个小地方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虽然也很辛苦。同时我也憧憬大学生活。我觉得这样一个一直一直都在不起眼的小县城里生活了这么久的我,要去一个省会城市长期生活,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我会告别我的家人。本来就是月假式的高中,让一个月一次回家变成一个学期一到两次回家。我会不会想家?我会不会习惯这个未知的大学生活?我这样一个社恐,在看上去需要特别多人际交流的大学里,会不会遇到很多困难?我知道困难肯定是会有的,我也肯定会尝试着去克服。我希望交新朋友,身边肯定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人。作为985大学,课程想必会很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意义吧。毕竟因为地域原因,这么多年来,我都是在小城市里接受着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式教育。我急切想要知道,大城市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样子的,它又会将我带向何种引人入胜的知识殿堂

当我在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打开手机又一次查看录取通知时,欣喜地发现录取状态从“已投档”变为“已录取”。止不住的喜悦迸发出来,差点在椅子上哭出来。我又开始回忆。高考前一周,我感冒发烧,脑袋犯浑。而且高考时不烧了但还是咳嗽,考场上一边高速思考还要一边忍住咳嗽,生怕自己影响他人。考完后,我去我的床位揭掉了贴在墙上的手写“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便利贴,留了一套自己认为考得不错,而且题目质量也很高的理综套题在抽屉里留给学弟们寻宝参考(虽然下一届不考理综了)。嘛,好像这一些都无所谓了,全都释然了,就算考的不是特别理想也无所谓。尽管离自己最高的目标ZJU差了四十来分,尽管只要不犯那几个重大失误完完全全可以考上WHU/HUST,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我非常高兴。毕竟还是个985嘛,虽然是末流B的。毕竟人生总有缺憾嘛,都说求上而得中,这或许就是得中吧。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仍然是充满希望的。

然而在上大学之前,我也总是很担心。我担心我这个几乎可以说是乡下来的土包子没法融入群体,我担心我这么个小个子不会去了大学特别“突出”吧QAQ,我担心许许多多大城市来的同学们在各个方面上对我都是降维打击,担心自己跟不上新的学习进度。(所以我早早地买了一本C++ Primer,然后请它吃了一暑假的灰QAQ)

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不全对,对了一半。事实上大多数同学的见识其实也和我差不多,其实在这个网络的时代,我们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当然也不乏能够“降维打击”我的同学,在他们眼里我真的是蒟蒻、小白,啥都不会,即使到现在也是,专业知识远远地被甩在后面(不过,我现在相信这些都是可以追赶的,只要我不再摆烂 ^ ^ 又开摆是吧)。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然后,学校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彻彻底底打破了我的幻想,又逼迫着我慢慢重建新的认知并朝之努力。重建的时间可能就是现在吧,比较晚了。

GitBook《交大生存手册](https://survivesjtu.gitbook.io/survivesjtumanual/))》开篇就说:

各位同学们,在本书的开始,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国内绝大部分大学的本科教学,不是濒临崩溃,而是早已崩溃。在此,我无意争论是否复旦、中科大、或者清华、北大是否比我们崩溃的更少一些——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我只是看到了无数充满求知欲、激情、与年轻梦想的同学们,将要把自己的四年青春,充满希望与信任地交给大学来塑造。这使我心中非常不安。

大一一年我逐渐地就是从充满希望到产生疑问,再到不解。直到不久前看到这本电子书 SurviveSJTUManual, 并产生了强烈共鸣后,我才知道,原来认为这一切本不该如此的人远远不止我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

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看到的CSEE专业是什么样子


Part 1. 学校课程

初见大学课堂,我是对老师们怀着非常高的敬畏之心的,毕竟据说都是教授/副教授起步。高数(1)是一门理想的课程,老师讲的很好,也非常有亲和力,所学的知识也很合适。不过还是我自己的原因吧,学的并不是特别认真,两次机考的成绩都不太高,好像是85/75,期末考了60多。然而那次高数期末好像比较难,一个考场就没有几个人及格,所以我的成绩竟然也可以算得上偏上。到这里,大学给我的第一个不正常的反馈就来了。原来我不用这么努力,只是平时随便听听,考前突击也能取得较好的名次?或许大多数人真的没有那么努力。线代也是一样,基本靠网课+整天刷题的突击,效果也还算好。当然,这两门课都挺正常的。除此之外的另一门核心课程序设计(也就是C/C++入门教学),感觉老师讲的过细了,很多地方都过于手把手,不给我们自己探索,而且老师讲的也很慢很浅,很多东西虽然讲的多但是实在不怎么深,依靠自己还算勤奋的日常 coding,差不多到十月中旬就已经把整个学期讲的东西学的差不多了(除了文件IO操作)。好在课程的考核安排的较为合理,有课内OJ,多为上机考试,也穿插一些小项目,和期末大项目,比较有实践性。总结大一上:还算可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

接着就是大一下,我终于能好好地听期待已久的数据结构课了——这当然是计算机基础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这门课,老师讲的过于不够深入。有多不深入呢?背包问题甚至对于 $O(2^n)$ 的暴力枚举大讲特讲,而对于 $O(n^2)$ 的动规算法只是半节课敷衍地过了一下,滚动数组更是只字未提。要不是提前有了解就被老师忽悠过去了。我寻思这东西不应该讲 DFS 的时候就给提完吗?这个算法讲得有点过分敷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我真的真的,接受不了的内容。真的觉得这门课在求知上是敷衍人。不仅如此,数据结构的所谓小班讨论,就是上网搜资料,做PPT。拜托,抄网上内容,做出个PPT就能把高级数据结构学会?也不是不可以,就是这考核方式有点过于逆天了,看你 PPT 做得好不好,而不管你到底掌握的如何。同理还有 Word 文档,还有更多本该更深入的作业也在使用 PPT、Word 进行考核,直到现在都是,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我很失望,很失望。我觉得这是在亵渎我特别敬畏的计算机知识,尽管亵渎这个词不好听。不仅如此,期中期末的笔试题,比较各个容器优缺点,一个大题;写出AVL左旋右旋旋转过程,一个大题。差不多得了……另一门核心课,离散数学,我也知道老师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是带着一腔热血和自信去教书的。但还是要冒昧地吐槽一下,老师您编写的教材质量实在太烂了…… 很多时候我不理解,为什么不按照业界统一的标准去编写教材?为什么不把各种定义写得更清楚明白一点,而要自作主张按照所谓例题去直接讲解知识点,还觉得自己“自成体系”?关键是这例题还出的不怎么样。一学期下来我只学会了做题,而且只会做这本教材的题,对什么概念都特模糊,都是一知半解。我的离散数学仍然没有入门,教材烂,我学的也烂。关键主编教材的老师还自我感觉良好,唉。所以说,这两门最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全让我们奔着应试去了,几乎没有学到什么真家伙。

再到这学期,延续一年的所谓大学物理,我真的不想再多说了…… 电子电路课,对于所谓模拟电路,我不理解;对于所谓电子平台测试,我不理解。我不知道你教我们这些要深不深,要简单不简单的东西有什么用。有的老师用所谓“中国硬件行业缺人才”来当做借口让我们认真焊板子,接电路。可是你浪费那么多个上午中午去接电路焊板子,无非就是又一次复习了一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无非就是又浪费了宝贵的课外时间去干那格式分高的一批的课程报告。等我们卷完、摆完之后呢?我们国家的硬件能力不会有任何提高,中国芯片不会有任何技术上的进步。美其名曰“基础”。给所有工科生不分门类全部加上一些自认为的学门核心课,以为给软件学大物这种操作就能打造所谓“复合型人才”……笑死,根本入不了门,还浪费时间。

我们的学习范围太宽太宽了,每一样都不好学,每一样学成了也是特别特别浅,关键是电子测试平台的老师,根本就不打算教会你。具体的也不想再说……很累。不过电子电路理论课的老师是个非常负责,非常热爱教书的老师。虽然模电我真的不配……数电课程算是我对于学校本科教育权威性认识的慰藉了,是好课,我也想学好。不说了,总结下来,本科的课程就是麻中麻,开始还好,后来越来越麻,中间可能遇到好老师能点通一下自己,以至于让自己的自学道路没有那么艰难……无意义的课程,教的一言难尽的课程,无限地消磨着我的意志,打击着我的积极性。

就算你把课本上的内容搞得再烂熟,绝不代表你真正对这门课能有什么理解(相反,那些真正理解的人,却不一定能针对考点答出高分)。请务必牢记:大学四年留给你的是你的人生,在你毕业之时,那一串苍白的分数其实就已经作废了。

​ ——还是 SuriviveSJTUManual

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己学。把时间花在自己心悦诚服的事情上,献给自己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其意义本就远大于“上课”。自学当然会苦于没有真的能够满足自己求知欲的课程,没有人指导,导致自己可能在自学时走很多弯路。好在当下这些苦难都减轻了很多——我们可以上网自己找网课不是吗。

以上,对事不对人。我知道老师们都没有恶意,也都十分辛苦,我仍然是敬佩他们的,不过不会喜爱他们。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这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水平,考核只看科研等指标,对于课堂,只看你学生报告写的好不好,PPT 做得漂不漂亮,格式合不合要求。至于学生上课听了什么,老师讲了什么?没有人在意。除了部分老师和部分学生自己,没有人在意学生的脑子里真的听进去了什么。对于老师来说,不仅教学没有科研有实际用处,而且为难学生只会让老师事情更多。这或许是导致许多本该讲的深入的课程异常简单甚至敷衍的重要原因吧。

写在中间

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多独立思考,多花时间去回过头来思考,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绝对算不上内耗。相反,如果只是为了ddl、绩点而疲于奔命,那么我们真的就是在被这不合理的制度牵着鼻子走,逐步成为国内教育流水线的牺牲品……

Part 2. 学校环境与个人

刚入大学,我渴望求知,我渴望遇见更大的世界。我觉得既然都是贴着这么多 tag 的高校了,应该人人都很乐意去学好玩有趣的东西,去发现问题,深究问题吧?但很遗憾,我周围的大多数人好像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要么只看到绩点,要么就是绩点都不看。时至今日,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课本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仿佛整个专业学习校内课程就到头了。即使大二了,也很少有人在能遨游中发现那令人神往的广阔计算机天地…… 稍微去看看那些从业者的经验就知道,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就包括我,到现在依然是个小白,有很多东西真的不懂,我也希望自己能遇到大佬,一步一步跟进。我还是不理解,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不该戾气这么重,或许我想的不对。身边对所学专业毫不了解,混世度日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不想成为那种人,我没有后路可言,我可以靠的只有自己,我没有资格去成天贪图享乐…… 我不配,但却又逐渐在成为那样的人。不得不说,到现在,我只不过是个眼高手低的烂人罢了。很遗憾,一年过去了,我几乎是什么也不会,一事无成。我是一个愚钝的人,而且不擅长寻找正确的方向,我希望我能多思考,多提升自己的效率,不要再忙了一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成。
很多时候,我真的是不思进取,混吃等死,该骂。这一年多我有很多时间浪费在了无意义的娱乐上,特别是大一下学期最为严重,泛滥成灾。诚然,人不应该拒绝娱乐,但或许对于休息之余来说,我的程度有点过火了吧。我应该去思考,发生这种事的原因是什么?

$Ivory\ \ Tower$. 校园给了我们一个相对于社会的缓冲,在这个缓冲下没有高中学业的紧张,也没有社会的重压。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不管是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看来都是奢侈的。而如果我们永远不跳出这种幻象,不去真的为工业界 or 学术界的工作提前打下真本事,可能只会追悔莫及,四顾茫然吧。大学是一锅温水,小心被煮了青蛙。当世界都用糖果引诱你进入她的监狱的时候,你还能保持独立思考吗?

当然,保持独立思考听起来也不应是一件难事,毕竟你要做的仅仅只是拒绝糖果而已。不过你脑子里的多巴胺会同意吗?

我好差劲,我们都好差劲。


所以说,大概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大学。更不用说那种阴森恐怖的内卷氛围,只要不是熟人,在课业学习上就几乎是封闭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小组作业毫不过问,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作业,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都是这样子想,甚至有人匿名互评作业打0分。有时候保持一颗热心,你只会发现所有的杂事都被你摊上,而你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在帮别人做事。囚徒困境啊!!!我想我的热心与积极态度,大概也被消磨殆尽了。

我在做什么

竞赛。对于日常生活学习的不尽人意,竞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我的许多需求与幻想,同时也极大地打击了我。这未尝不是好事,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在深入思考学习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的人,也让我能够及时更新自己(个P)。算法竞赛对我自己来说,只是少了一些打游戏和复习那些所谓专业课的时间而已,得到的收益是这两样远不能比拟的。

然而我收获了什么呢?训练一年几乎是毫无成果,cf只是勉强维持在蓝名,而且在大一下结束后,我进入了长达半年的低谷期。从暑假自训不上心,蓝名迟迟上不去,到多校被虐,再到做题做到自闭也没有什么成果,还因为疫情被锁在四川回不来了,暑假有一天夜里打完 div2 甚至爆1,对着电脑屏幕抓狂,可能也给 childofcuriosity 佬佬传了一些负能量:pensive:呜呜呜,感觉自己挺烦人的。再到开学ccf-csp爆炸,算是跌到了谷底。ccf爆炸到没有颜面去参加ccsp,只希望明年再来。好在继续训练,国庆后成功上了蓝名,并终于学会了可持久化数据结构,并且组好了新队。本以为转机终于要来了,谁知道接着又是低谷。我在我抱有一丝希望的区域赛接连打铁,甚至离铜牌区都还有距离。而且这其中,队友有一个训练极不积极。等打完区域赛,虽然没有真的哭出来,但心里的泪已经流的差不多了吧。当时都觉得,济南站 2 小时签到或许永远是我的耻辱柱。又一次,竞赛线跌入谷底,这之后我甚至退役的小作文都写好了,打算放弃竞赛去死磕图形学走直接走就业路线了(就是上上篇博客,不过原内容被我撤掉了),就差去校队里和各位讲清楚了,然而幸好有某位大一的oi爷鼓励我,安慰我,才让我厚着脸皮坚持下来——脸皮真的厚了起来,毕竟我这样水平的人去参赛XCPC都感觉对不起一队打来的名额。
我花了这么久,终于想明白,或许我的情况是:很多时候我只是拿刷算法题当一个挡箭牌。不想做 ddl,不想认真学习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埋在 codeforces 上自闭,埋在洛谷里看博客,做题。然而听起来是做题,实际上两边不讨好——很多时候我仅仅只是为了逃避而已,我也很少因为不想学习的原因去补高难度的题,说不定,仅仅只是在这些网站上继续浪费时间而已。那这又和我 间歇性无节制打游戏综合征 有何差异呢?我对于竞赛的态度可能就这样走歪了,这也是导致我区域赛连续打铁的重要原因。明明做了很多题,却仍然打铁。可能我只是在追求着A题的快感,逐渐忘了去沉下心来好好学算法,提升思维吧。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学的东西简单,或许这个大问题还没有突出,随着算法学习逐渐深入,问题越来越严重。毕竟电子竞技菜是原罪,XCPC不就是一种脑力的电子竞技吗?别人EDG整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而我每天平均真正有效有用的训练可能2小时都没有。对不起,我不仅是菜狗,而且还是懒狗,这下献大丑了。希望自己再打一年,好好打。

除开竞赛,也就是课外的其他学习。我尝试过很多东西,Qt 学习因为大一上期末考中断了,回过头来看这工具也确实不适合;Unity 因为完全不懂相关专业知识强行学导致做出来的东西很蹩脚,也就放了;尝试做项目项目半途暴死;说要给学校 OJ 重做前端,开发小组到现在也是杳无音讯;再到现在,开始找 CG 领域的入门知识,开始学 GAMES101 入门(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个全中文讲课的美国大学的课程了),才发现自己的学习习惯已经变得多么差了。GAMES101 真正给代码框架的作业不知比学校那些 PPT 作业好了多少,但我不擅长做了……(所以说,对于许多出国的学生,很多人都说这是觉得外国的月亮圆,但上了他们很多网课了才发现,国内的本科教育,那确确实实是被吊打)确实,除了学校要求的,以及竞赛,剩下的学习,都是我追梦的尝试。然而我的很多尝试,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搁置,可能现在确实也稍早了一点。不过,还是希望自己尽早好好入门图形学,努力成为一名领域人才。至于为什么学图形学,当然是兴趣爱好使然(毕竟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打游戏又菜又有瘾的人),觉得这样的领域很适合我,很感兴趣。我觉得做游戏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制作过程很复杂,实现一个简单的东西可能需要很多工作),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正确运行起来的正反馈当然强)。有时候我不想再在这些几乎毫无用处的课业上浪费时间,只想早点投身工业界,却又怕自己的选择太单纯太激进…… 不久前,TX 的资深图形大佬毛星云坠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熟悉这些大佬,没有看过他的那些入门书籍,但看到了网上流传的他的一段话: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西游记能出ACT,打神弑佛,那绝对比《战神》带感。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上海滩能出沙盒游戏,而不是玩《GTA》感受美国梦,亦或是玩《热血无赖》体验国外公司强行塞给我们的「中国文化」。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不少3A大作不需汉化,因为是我们自己的游戏,配音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中国的。
我有一个梦想,将来的某一天,国产游戏能像中国的其他产业一样,以一个领跑者的姿态,面对全世界,面对全宇宙,器宇轩昂,扬眉吐气。
这会是由我们一起去完成的梦想。

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这不就是我所想的吗?

虽然直到这个事件我才得以了解这位热爱游戏开发的大师(这何尝不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是看到这段他给自己出的书所写的序言,又怎么不能让人感动得流泪。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我也不清楚是什么的重压让他做出如此决定。未来的路还很长,前人未竟的事业,我希望我能够在有能力维持生活之余,为之出一份力。

我想做一个理想主义者,不要在被生活和现实逐渐蚕食时失去自我。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有很多。

愿我们在这不尽人意的世界,还能找到自己,抓住自己,坚持自己。